|
中國塑料機械工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方向
一、我國塑機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塑機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,目前已在我國環渤海、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區域,形成了10多個以專業生產注塑機、擠出生產線、雙螺桿擠出機等為特色的產業集群。產業由“低、小、散”向“園區化”、“集群化”轉變,正在形成特色發展、協同配套、生產規模大、科技含量高、競爭能力強的新優勢。 從“十一五”到“十二五”期間,中國塑料機械規模以上塑機企業工業總產值從2006年的221.33億元增長到2014年約571億元,年均增速約為12.6%;工業銷售產值從2006年的216.08億元增長到2014年約528億元,年均增速約為11.8%;出口交貨值從2006年的42.82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90.49億元,年均增速約為9.8%;利潤總額從2006年的17.35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48.04億元,年均增速約為13.6%。
與中國機械20多個主要行業橫向對比,近年來塑料機械規模以上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基本在9%左右,連續多年名列前茅,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,同時不到50%的資產負債率也在所對比行業中相對較低,能夠比較合理的控制經營風險。 同時,由于塑料機械充分發揮“工作母機”的優勢,直接帶動塑料加工工業每年約2萬多億元的產值,應用于國計民生各領域。 近年來,特別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支持下,塑機全行業積極落實“數控一代”行動計劃,加大科技投入,注重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,以自主研制的伺服驅動注塑機為突破點,大力研發節能產品,推動節能減排降耗成為我國塑機行業產品創新的最大亮點。目前,我國自主研制的伺服驅動注塑機,經國家質量監督部門鑒定和用戶實際使用,降低能耗高達40%~80%,節能效果在國際上領先,廣受國內外市場好評。 二、我國塑機發展方向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,世界制造業分工格局面臨新的調整,為進一步夯實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或主導力量,德國、美國、日本、法國等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相繼提出了工業4.0、工業物聯網、再興戰略和新工業法國,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中國制造工業未來發展方向的“中國制造2025”,即中國版工業4.0。明確指出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方向,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,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,推進智能制造、綠色制造。 然而,目前我國塑機制造行業大部分還處于“工業2.5”水平,離4.0還有較大差距。工業2.0是規;魉制造、工業3.0是自動化制造、工業4.0是智能制造。因此,我國塑機的發展方向,一是加快步伐完成自動化制造這一課,二是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,向智能制造邁進。 鑒于塑機行業數控裝備發展現狀和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的趨勢,塑機行業擬從以下四個方面重點開展相關工作。 1、組織建設塑機行業數控技術開發與推廣服務平臺。推動“中國塑機高端自主數控(智能)裝備產學研用聯盟”的建立,全面促進我國高端塑料注射成型、擠出成型和吹塑成型數控(智能)裝備技術開發與應用的產學研用各方有效對接與合作。 2、建立和完善塑機行業數控(智能)裝備技術規范與標準體系。 3、開展伺服節能數控注塑成型裝備示范企業行動,通過龍頭骨干企業的帶動示范作用,展現近年來我國伺服節能數控注塑成型裝備的自主創新成果。 4、全面推進伺服節能數控注塑成型裝備產業化。在重點伺服節能數控注塑成型裝備企業取得成效的基礎上,向行業內全面宣傳推廣應用,拉動用戶市場對節能裝備的需求,加快中小企業節能技術轉型升級步伐,將伺服注塑裝備的節能效益最大化。 上一篇破碎機概述 |